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这句话用在网购上再合适不过。“外星人”马云最近预测,中国每天10亿件包裹的时代将在8年内到来。依靠人力维持的传统快递业必定无法满足“人类天团”迅猛增长的需求,只有智慧物流才是终极解决方案。几年后,当无人驾驶车队穿梭于公路,当机器人出现在你家门口,并递上包裹时,请不要张大嘴巴。现在,它们正在向地球人走来。
中国快递迎战每天10亿包裹大考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往往是失败之父。大家记住,我们必须改革”。马云近期在杭州“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说这番话时,他指的“我们”是中国所有的物流企业。他认为,中国物流业用十年时间赶超了美国近一百年的努力,堪称世界奇迹。十年前中国的包裹量是美国的1/10,现在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去年包裹量为313亿只,今年会达到365亿即每天1亿只。不超过8年,一天10亿个包裹的小目标就将实现。“这个小目标对于今天中国物流行业的冲击之大超过大家想象。我高度关注了物流和快递行业,我发现绝大部分公司组织没有准备好、人才没有准备好、技术没有准备好、眼光格局没有准备好。”
马云认为,每天10亿只包裹只是本世纪前段时间的一个开始。按照今天物流公司的人才体系和思考格局,无法满足地球人的需求。“未来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数据化的。物流公司一定是一家技术公司。物流公司必须高度关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人才,引进现代管理制度。物流公司只有联合作战,才可能解决每天十亿个包裹的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智慧物流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我国货运车辆空驶率达30%左右,仓库闲置率平均为15%,有些地方高达30%。物流互联网将打破企业边界和信息不对称,实现对整个物流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大量物流设施正在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比如全国的重卡已有超过400万辆安装了北斗、GPS定位系统,还有大量集装箱、仓库、货物等接入互联网。另外,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口达20%左右,劳动力工资也在持续上涨,智慧物流也是紧缺的人工的替代者。未来5到10年,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台左右,彻底改变传统物流基因。
菜鸟网络CTO王文彬告诉《环球时报》,菜鸟想做的是打造一个开放的智慧物流平台,结合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把大数据、全局化、柔性化变成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放在物流云上对外输出,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他认为,中国物流业刚刚开始进入智能时代,未来5年是智慧物流的加速期。无人驾驶车队、无人机是接下来会发生的。智能代收在未来5年会变成主流,中国城市中可能40%-50%的比例都将是智能代收。比如通过智能驿站代收,在一些小区设置配送机器人的技术已相对成熟,甚至汽车后备厢也可能变成代收点。
中通快递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徐霞表示,该公司已进行人才队伍升级,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人才转向科技型人才,与国内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意向,并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近年他们与中科院合作研制出全球最先进的自动流水线分捡设备,比之前人工分捡降低了50%的人工成本。
心怡科技总裁邢琳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早在2013年该公司就开始做国内第一条自动化仓库,订单通过流水线自动分配任务,效率提升30%。物流要实现智能化,首先要有大数据的积累。他举例说,现在冷链市场运输鱼,是等鱼睡觉时在它身上盖一层湿布,进行分层运输。鱼在睡眠时新陈代谢变慢,仅需要一些湿度保证身体呼吸就可以了。当鱼的体温降到一个曲线时就表明睡着了。这就需要数据的积累。▲
美国快递巨头布局智能物流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孙卫赤 ●冯国川
美国的快递市场被两个巨头垄断——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服务(UPS),据统计,这两家快递公司的合并市场占有率约为85%,其他包括DHL在内的快递公司共占15%。
分析人士认为,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是美国快递市场持续高度集中的根本原因。快递公司需要建立跨地域的服务网络,同时需要足够量的业务支撑,只有寡头企业才能将成本降低到社会可以承受的水平。不过,单纯比拼价格和速度,对提高快递公司利润与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实在不大,还会导致恶性竞争。
2016年美国电商飞速发展,逼迫快递巨头加紧转型。当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高频次的网购时,类似UPS这种快递公司也争相抢夺个人市场。以前UPS更多是将商品运输至企业,因为将包裹运送到消费者的家门口显然要消耗更多成本,不断增多的个人包裹投递注定挤压利润。UPS计划未来3年投入40亿美元,重点打造“智能物流网络”,通过对分拣设施、技术能力和生产自动化进行升级和投资,增大运送能力,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2016年,该公司已为此投入近30亿美元,2017年将有30%的增幅投入。
联邦快递在2017财年已投入20亿美元用于扩建地面物流和分拨中心,共完成185个工厂项目,包括4个主要物流点、19个全自动站点和69个再分发中心,新增约1000万平方英尺的分拣空间。在联邦快递的发展史上,同一年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扩建实属罕见。
2016年,斯坦福大学价值链创新倡议研究中心与美国邮政服务局督察长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最后一英里快递”技术颠覆与创新白皮书》。报告指出,能为物流行业带来变革的四项技术为:优化商品配送流程的高级软件算法与分析、无人机、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从目前来看,无人机成为现实的几率较大。如亚马逊计划在未来PrimeAir服务中使用无人机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希望礼物、电子产品及食物等在30分钟内送达的需求。DHL曾在德国测试过“无人机快递柜”送货系统,未来会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亚马逊申请的专利更加大胆,例如,在路灯上安装小盒子让无人机投送包裹。
《纽约时报》称,从长远看,美国快递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即美国交通设施正逐渐老化。美国交通部曾警告称,若不投入巨额资金维护,美国的公路、水路等其他交通系统会在2040年完全瘫痪。联邦快递CEO透露,因为路况问题,他们现在轮胎磨坏的速度是过去的两倍。▲
日本百年快递企业想靠涨价渡难关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一家日本快递公司的职员因对工作不满,在街头拿快递物品箱子撒气的视频最近在日本引起争议,也让日本快递业的问题受到关注。这名日本快递小哥摔包泄气的直接结果是,YAMATO等大快递公司决定提高快递价格来提高职员工资,但日本快递行业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YAMATO运输是日本最早提供快递服务的公司,成立于1919年。最初该公司主要针对百货店等开展运送业务。1976年开展个人快递业务,1982年从私人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此后,通过开展滑雪快递(帮助客户把滑雪板、滑雪服等行李直接送到滑雪场)等服务,公司得以飞跃发展。1986年开始提供指定时间到达服务, 1988年开通冷冻快递、夜间送货、机场快递等服务。2008年,公司在中国上海、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分公司,走向国际化。如今快递业务已单独上市。
该公司总经理长尾裕近期表示,2019年公司将迎来一百周年纪念,今后将继续迎接新挑战,通过革新物流网,推进“附加价值网络构想”和“项目G”。“附加价值网络构想”的实质是,通过大数据管理,减少库存,增加服务附加值。“项目G”是针对日本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解决高龄人群购物不便等问题。通过政府和地方自治体联合,打造与地区密切连接型快递服务平台。此外,将大力扩建让顾客更方便的开放式住宅配送柜网。
尽管提倡改革物流,试图开展未来型快递服务,但YAMA⁃TO公司面临的课题也很严峻。公司最近宣布,将提高快递收费标准。这是因为,第一,日本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很难满足不断增加的快递需求。第二,网购大量增加,导致快递量增加,需要增加人力,但网购以廉价快递为主,而日本的人工又很贵。因此,就出现一个怪现象:网购量增加后,快递公司的收益反而减少。第三,为提高服务质量,YAMATO公司曾提供当日到货、家中无人多次免费重新送货服务。这让快递员工作量大增,却无法增加收益。为此,公司只好通过提高收费,以改善员工的劳动强度,并减少快递业务量,确保优化物流服务质量。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涨价是最难以接受的,此举将对公司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尚未可知。▲
英国便利店欢迎快递入驻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英国面向消费者的快递市场价值已经超过15亿英镑,市场每年将增长10%到25%。物流快递业在英国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只有置身其中的业内人士最明白,处于亏损状态的快递公司不在少数。但也有公司通过睿智的运作模式成为行业翘楚。
要说英国的邮政行业龙头,皇家邮政是大家最熟悉的品牌。不过,英国很多人不会选择这家传统的国有公司递送快件和包裹。原因是,皇家邮政的网点布局比较传统化,往往一个小镇只有一个皇家邮政的邮局,且邮资贵得令人咋舌。
因此,大量本土新生的物流快递公司以及国际品牌陆续挤占英国市场。其中,有一些规模虽然不能和皇家邮政相比,但运作模式却很有特色优势。CollectPlus就是这样一家本土私人公司。它的业务运转并不依靠每日24小时奔波的快递车,也不依靠司机送货上门时顾客刚好在家的运气。他们把包裹投送到一个由5000家便利店组成的网络,并从这个网络取走顾客的退货。这些便利店引以为傲的一点是,其营业时间长于大多数邮局或普通零售店。位于伦敦南部旧肯特街、从事报刊经销的店主帕特尔在与CollectPlus签约6个月后,每天处理10到20个包裹。他在每个包裹上可赚取少许佣金,但相比之下,他更看重因此增加的客流量。CollectPlus公司希望这种做法不仅对在家时间越来越少、上网购物消费越来越多的大众形成吸引力,还能帮助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英国人熟悉的另一家物流公司DPD,将其成功主要归功于采用了名为“预测”的全球定位技术。这一技术会把一个长度为1小时的送货时间窗口用电子邮件或短信方式告知客户,以提高递送效率。